成都十陵镇五代后蜀宋王赵廷隐墓 赵廷隐墓内部结构示意图 武士俑头像 墓志铭 墓主赵廷隐官至太尉,成都位列“三公”;该墓系至今出土的陵镇五代时期第三大古墓 ●墓室有270平方米,历千年,代后内壁仍见凤鸟、蜀宋卷云等彩绘壁画 ●10多件色彩鲜艳的王赵伎乐俑组合,组成了一支完整的廷隐乐队 ●近3000字的墓志铭,记载了赵廷隐的成都出生地、经历及生卒年份及家眷情况 ●棺台摆放为南北朝向,陵镇可能是代后为了与3位夫人同葬,方便摆放 昨日,蜀宋历经5个多月的王赵考古发掘,一座坐落于成都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一组大型竖穴砖室墓,廷隐在沉睡千年后,成都重见天日。陵镇 该墓葬主体部分为一个长15米、代后宽18米的大型墓室,内壁全彩绘,至今仍可见凤鸟、卷云图案。出土文物中,除不少陶俑鎏金外,有10多件全彩绘的伎乐俑组合,组成了一支完整的宫廷乐队,展现了达官贵人歌舞升平之乐。 考古人员说,这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精美的陶质伎乐俑组合,堪称五代时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。 一份全新出土的近3000字的墓志铭,确定了墓主人的显赫身份:五代后蜀宋王赵廷隐。 该古墓的出土,成为继前蜀王建墓、后蜀孟知祥墓后,五代墓葬考古的第三大发现。 大将墓出土 墓室内壁全是彩绘壁画 2011年11月底,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一组,修路前的文物勘探工作正在进行。一座沉睡了千年的后蜀国(934-965年)古墓浮出水面。 5个月后,墓葬现场的考古挖掘进入尾声。一座坐西向东、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的大型地下古墓完整的展现在世人眼前。 “三室一厅”270平方米 昨日,华西都市报记者随成都文物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谢涛探墓。 一路下台阶,经过一条长20米的墓道后,一座高大的砖砌拱形墓门呈现在眼前。墓门上,依稀可见精美的卷云、草叶状彩绘纹饰。 穿过墓门,是长15米、宽18米(270平方米)的墓室,内壁全部着彩绘 壁画,虽历经千年,仍可辨凤鸟、鸳鸯、人物和卷云等装饰彩绘图。 该墓室为“三室一厅”格局,一主室陈列主人棺木;两耳室加一后室,陈列着大量神态各异的随葬品。主室中央,是一座长约7米、宽约3米的棺台。 50多件彩绘陶俑部分描金 右耳室门口,两侧各一个1.4米高的陶制武士俑。门右侧的武士,帽子褶皱处依稀有鎏金痕迹。与右耳室不同,左耳室的“把门”俑为一鸡一狗。 “100多件随葬品,大多在耳室和后室出土。”谢涛说,经过考古发掘,墓室出土了提梁壶等陶瓷器40多件。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50多件彩绘陶俑,各种文官俑、武士俑、伎乐俑,神怪俑大小不一,身高从0.5-1.4米不等,多数为彩绘品,部分还做了描金处理。
|